网站首页新闻中心
苏州玉雕许伟刚的艺术人生
发布时间 2025/9/1 22:28:17 浏览次数:44

许伟刚凭借作品《龙争虎斗》斩获2018年“中原玉博杯”银奖。至此,这位深耕玉雕行业二十余载的匠人,已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十余项,其作品以“古今交融、中西合璧”的独特风格,成为当代玉雕领域“创新与传统对话”的典范。

从耳濡目染到独树一帜:玉雕是他与文化的对话

1973年出生于玉雕世家的许伟刚,自幼浸润于玉石雕刻的叮咚声中。祖父案头的一块块璞玉,父亲手中渐露锋芒的雕件,在他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。“玉雕不仅是技术,更是对文化的诠释。”许伟刚回忆道。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,成为他日后创作的底色。

从业二十余年来,许伟刚的作品始终贯穿着“破与立”的哲学:他打破传统玉雕的程式化表达,将水墨画的意境、西方雕塑的立体感与玉石天然的肌理巧妙融合。例如,其代表作《江山如画》以浮雕技法勾勒山水轮廓,又以镂空雕刻呈现云雾缭绕,虚实相生间,方寸玉牌尽显千里江山的壮阔。这种“以小见大”的创作理念,让他的作品既符合现代审美,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方寸之间见天地:匠心源于对玉石的敬畏

“好的玉雕,是人与玉的‘共谋’。”许伟刚常说。他擅长捕捉玉石的“个性”——或利用俏色巧雕,将一块带有杂色的玉料化为《烛光》中摇曳的火焰;或因势造型,将裂纹转化为《大鹏展翅》中羽翼的纹理。这种“化腐朽为神奇”的能力,源于他对玉材的极致尊重:“每一块玉都有生命,雕刻是唤醒,而非改造。”

其创作过程亦如一场修行:从选料、设计到雕刻,往往需数月甚至数年。2015年斩获“陆子冈杯”金奖的作品《十二生肖》,便是他历时三年打磨而成:以圆雕呈现动物形态,以内雕刻画细节,十二枚玉牌既可独立成章,又能拼合成完整圆环,暗合“天人合一”的东方哲学。


跨界汲取灵感:玉雕是“流动的文化”

在许伟刚看来,玉雕与其他艺术门类本无界限。他常将绘画、书法甚至音乐中的节奏感融入创作:“玉石上的刀痕,如同纸上的墨迹,都要讲究‘气韵生动’。”为突破创作瓶颈,他遍访书画名家、观摩青铜器展,甚至从敦煌壁画的色彩中汲取灵感。这种“跨界思维”让他的作品屡获突破:2016年《莲》以抽象线条表现荷叶的动态,获“陆子冈杯”银奖;2017年《沉鱼》则借鉴西方雕塑的光影处理,展现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。

以玉载道:让传统文化“活”在当下

“玉不仅是装饰品,更是精神文化的载体。”许伟刚说。他的作品中,龙凤图腾象征吉祥,山水题材寄托隐逸情怀,而《龙腾四海》等获奖作品,则通过现代雕刻语言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符号,让古老玉雕焕发新生。

如今,许伟刚的工作室已成为年轻玉雕师的“摇篮”。他常对学生说:“玉雕的未来,在于守正创新。”而他本人,仍以每年数件新作的速度,在方寸玉石间续写千年文化的当代传奇。

许伟刚主要获奖作品

  • 2012年《龙腾四海》获“陆子冈杯”银奖
  • 2013年《烛光》获“百花奖”银奖
  • 2015年《十二生肖》获“陆子冈杯”金奖
  • 2016年《大鹏展翅》获“神工奖”金奖
  • 2018年《龙争虎斗》获“中原玉博杯”银奖